
外需保持堅挺,中國與歐美市場帶來支撐
從外需來看,6月總額為932.81億日元,同比增長0.3%,已連續第9個月增長,且連續4個月超過900億日元。Okuma對中國的半導體與風電相關設備訂單持續增長,帶動其整體出口額同比增長22.1%,連續9個月上漲。同時,歐洲市場中航空與醫療設備的需求也開始回暖,成為出口另一支撐力量。
牧野公司在中國新能源車(NEV)相關訂單增長強勁,在印度的汽車領域也持續擴張,帶動公司整體出口增長14.4%。津上公司受益于在中國舉辦的自主展會影響,訂單增長1.4%,已連續兩個月上漲,較上月環比增長達20.5%。
芝浦機械的出口表現尤為突出,同比大幅增長至2.2倍。其北美市場中,礦山機械與發電用大型渦輪設備需求激增;而在中國,除大型機床外,用于車載攝像頭鏡頭模具的超精密加工設備也出現明顯增長。
內需依舊低迷,但補助政策帶來短期提振
相比之下,內需持續疲軟。6月內需為398.69億日元,同比下降2.3%,已連續三個月下滑。牧野公司指出,盡管半導體領域存在一定需求,但汽車產業整體低迷,拖累了國內訂單表現。
不過,從環比來看,6月內需比上月增長20.8%,為三個月以來首次增長。日工會分析稱,這可能得益于中小企業在6月獲得設備投資補助金后,短期內加快了資本支出節奏,為內需市場注入一定活力。
中美摩擦影響有限,大型企業投資穩定
關于中美貿易摩擦及其對訂單的影響,牧野方面表示“尚未觀察到明顯的觀望或推遲行為”;而Okuma則指出,“中小型作坊在觀望氣氛中放緩投資腳步,但大型企業依然按計劃推進投資”,顯示出企業規模對政策波動的應對策略存在差異。
上半年累計訂單增長超兩成
2025年上半年(1月至6月),主要四家企業的累計訂單總額同比增長20.9%,出口與內需均實現兩位數增長。在全球智能制造加速、再生能源與電動化趨勢不斷深化的背景下,日本工作機械行業正迎來結構性增長機遇。
展望:穩中有憂,長期看好
整體而言,日本工作機械行業在全球化需求支撐下繼續擴張。然而,行業也面臨內需不穩、地緣政治風險及市場前景不確定等多重挑戰。津上高管表示:“中國雖為主要市場,但未來走勢仍難預測”,反映出企業普遍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。
未來,全球各國的補助政策、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資本支出持續性,將成為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。日本企業能否在全球制造業再構中把握先機,將決定其中長期競爭力。